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因型以及基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意思的是,在等基因群体中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即便在相同的生存环境里,个体寿命依然存在显著差异。目前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仍然有待研究。此外...
2024年10月,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心单昭课题组在eLife以“Peptidoglycan-Chi3l1 interaction shapes gut microbiota in intestinal mucus layer”为题,揭示了宿主Chi3l1蛋白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互作在维持肠...
亲爱的读者们,你们是否曾经遇到过这种情况:看到发霉的苹果或者闻到腐烂的鸡肉,你会立刻产生厌恶感并远离这些食物?其实,这种天生的生存本能不仅存在于我们人类,连微小的线虫(C. elegans)也有类似的机制来评...
2024年8月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陈庆锋课题组联合复旦大学李保宾团队和天津大学田裕涛团队在著名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basis for sugar specificity of gustatory receptors in inse...
2024年7月30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杨崇林课题组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JCB (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了题为 “LYSMD proteins promote activation of Rab32-family GTPases for lysosome-related organelle b...
2024年7月26日至29日,第十届高校细胞生物学骨干教师研讨会在云南大学成功举办。南昌大学校长陈晔光院士,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谭方正总编辑,云南大学副校长吴涧教授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们对本次...
2024年7月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陈庆锋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扬团队和深圳儿童医院刘升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The EMBO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molecular e...
转录起始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精密调控的首要步骤,起始过程中转录方向的正确识别是分子生物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领域内普遍认为,启动子DNA序列与转录机器中各种蛋白结合的方向性导致基因表达的单向性。...
2024年4月18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崇林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晓晨研究员联合指导的博士生李乐涛与合作者在Nature正式发表题为“The HEAT repeat protein HPO-27 is a lysosome fission factor”...
2024年4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中心祁斌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以“Bacterial peptidoglycan acts as a digestive signal mediating host adaptation to diverse food resources in C. elegans”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