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4日,云南大学生科院生命科学中心路群课题组联合云南大学药学院何严萍团队在Virology Journal杂志发表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o-29, a 5-cyano-2-thiacetoaryl pyrimidinone, as a potential inhibitor targeting the RdRp of noroviru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化合物5-氰基-2-硫乙酰基嘧啶酮Co-29具有潜在的抗诺如病毒作用,并确定该化合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诺如病毒的RNA 依赖性 RNA 聚合酶(RdRp)活性实现抑制病毒复制从而达到抗病毒作用,保守性分析确定Co-29与 RdRp的结合位点在新发现的人诺如病毒变异株中也比较保守。该研究表明,化合物Co-29 可能作为抵抗诺如病毒感染的潜在抑制剂。
自发现以来,诺如病毒一直被认为是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体。近年来,与诺如病毒相关的急性胃肠炎的发病率在稳步上升,造成了严重的临床和经济负担。由于极强的传染性以及遗传多样性,诺如病毒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同时还阻碍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因RdRp 是不同诺如病毒株甚至 RNA 病毒之间病毒基因组合成的关键且高度保守的酶,使其成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靶点。
本研究以 HCV RdRp 抑制剂 3jc和 ZIKV RdRp 抑制剂 4w为先导化合物,采用分子杂交法合成了41个5-氰基-2-噻乙酰芳香族嘧啶酮的化合物库。在细胞培养系统中使用鼠诺如病毒(MNV)进行体外感染并筛选具有抗病毒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MNV 能够在小鼠巨噬细胞如小鼠小胶质细胞 BV2 细胞系和RAW 264.7细胞系中进行复制并且最终诱导细胞死亡。基于细胞活力筛选发现化合物 Co-29 具有潜在的抗诺如病毒活性。在两种不同细胞系中Co-29 处理致使两种 MNV 病毒株感染能显著增加活细胞数量,并且也能有效抑制 MNV RNA复制

(EC50 = 58.22 μM)和病毒增殖。
RdRp 酶活性测定表明,Co-29 直接抑制 MNV RdRp(IC50 = 32.04 μM) 和人诺如病毒(HNV)RdRp(IC50 = 36.62 μM) 的酶活性。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预测发现Co-29 通过特异性残基与 RdRp 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这些残基与先前报道的已知化合物结合位点不同。此外,预测的 Co-29结合位点在各种 MNV 和 HNV 病毒株中也高度保守,提示 Co-29 对诺如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
云南大学生科院硕士研究生刘香兰、胡嘉明(已毕业)和云南大学药学院硕士研究生吴家瑞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何严萍教授、路群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获得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和云南大学引进人才启动资金等多项经费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virologyj.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85-025-02687-w